点击:3,501 次 来源:WSP 时间:07-26
幸福城开放社区夜景效果图
一百万,是舞台,不是剧本;是背景,不是主题;是结构框架,不是吸引眼球的装饰;是保障城市,不是保障房。一百万,是一个开放的街区。
建筑面积:182,700㎡
项目性质:住宅 / 商业
设计内容:规划 / 建筑
设计团队:维思平建筑设计 吴钢、陈凌、谭善隆、尚懿、罗存生、周源、陈佳威
社区人数:10000人
社区户数:3500~5000户
人均居住面积:15~18㎡
停车数量:1500辆
奖项荣誉:深圳2011“一 •百 •万”保障房设计竞赛“万人”规划佳作奖
1、提高社区开放空间的多样性适应能力;
2、提供完善的生活配套。
单一的建筑类型和大尺度的建筑群普遍无法提供一个健康的社会化体系,带来人们彼此交流减少、效率降低、土地及能源资源浪费的弊端。而健康的社会体系,需要将居住、生活、工作、文化、娱乐等各种社会化活动所对应的功能通过规划的手段集中在一起,形成混合的社区,即所谓“Mixed City”——混合城市,它更多地着眼于中小尺度上对城市的解读。
幸福城的规划上致力于将景观最大限度地融入城市,形成独特的图底关系和规划特征,主要关注于城市的疏导和生存环境的改善上。
作为理想城市的代表,由2层地下停车及交通空间、首层与2层开放式街区商业空间、私密的空中花园、架空的底层以及上部的高层住宅组成,形成一个混合都市生活圈。
在这样的保障房社区内,开放的中心广场不可或缺。它的功能可以是多元化的,目的只是为来自城市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聚集和发生各种活动的场所。清晨这里可以是早市、菜市场,晚上商店关门后这里又是大排档的美食广场,节庆的日子这里也是市民欢庆的场所。
历史上,城市的街道存在目的除了方便交通外,还有一重要功能就是提供交换商品与服务的机会,这样的街道也是公共生活的橱窗,形成城市友好的界面。因此,从基地周边的城市大环境出发,设计梳理出适合人步行的街区尺度以及各地块的步行通廊,形成一个适于行走的街区网格。基地内的地块由此划分成了50mx70m的Block,形成主入口广场、中心广场以及与周边地块的连接通道。
再借用3mx3m的网格,用乐高模块式的建造方式在网格内产生出无穷的变化可能,进一步打开街区,以永久临建的姿态形成丰富的充满活力的街巷商业空间。
乐高模块式的建造方式
从此,城市界面不再封闭、不再无聊,而是随着居住者的行为活动永远生长变化,就像这里的人们生活状态一样,永远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幸福城只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参与别人生活的舞台。
作为保障性住房社区的幸福城,解决交通问题更不能完全依赖私家汽车,而要将重点置于建立立体交通,它由地面,地下和空中3个层次组成。地下有地铁和地下隧道、地下停车空间;地面上由行人、自行车和汽车公交系统组成混合体系;空中设有过街天桥和高架轻轨电车。立体的交通加上道路毛细管网可以全面解决都市交通问题。
这个高容积率的居住社区里,地下空间弥足珍贵,它为公共空间和景观区域留出了充分的余地,连通各处,作为停车区或过境车辆的通道。结合公共交通,将地面功能入口延伸至地下,使人们下车后直接通往上层室内空间。解放出来的地面原则上禁止汽车通行,完全作为步行区域。私密的绿化平台被抬起,本社区居民可以在平台上随意行走,平台通过过街天桥的方式与周边地块相连,使步行系统连成网络。人们可以在开放的街区间自由穿行。
随着底层商业等其他功能的引入以及公共交通向地下的转移,街道面向城市打开,由此真正的绿化空间被提升至底层商业的屋面,住宅区的居民不仅获得了一个完整的真正属于住区的公共空间,而且与车辆彻底绝缘,这种屋顶的风景庭院是一个100%的都市安全岛。
都市中的老人和儿童,比年轻人更加需要这样一个安全的、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环境。被抬升的社区庭院是社区邻里交往的空间,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这也成为他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中央的小学运动场,白天供小学生活动,晚上便成为社区的公共活动场。同时还有专门的儿童活动场地,老人散步的小径,夏天避暑的社区游泳池,以及用作文化和艺术交流活动的公共室内会所。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也在风景庭院当中,老人们可以在室内边打麻将,边透过明亮的玻璃窗看着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
目前,我们的生活空间与自然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城市空间中缺乏居住空间与城市的关系;在每个居住领域的设计中,人们更多注意的是居住本身的功能,却忽视了居住与光线、空气、声音以及大自然的关系。然而,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原始的愿望: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的本质。幸福城满足了这个愿望:家在上面,都市在下面,大自然在中间。人们甚至可以在屋顶上拥有自家的一小块田地,自耕自作,满足心中乡村情结的同时还能吃上放心菜。
城市邻里空间是人们相互产生关联的场所,邻里空间之间应该相互连通,人们在其间的活动因此变得具有流动性。都市邻里空间又可以被看作动态的空间。邻里空间的缺失会造成人们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减少,情感淡漠,性格孤僻。缺少交流空间的居住空间即使再豪华,也像一个监狱,囚困人们的灵魂。
邻里空间按尺度和私密性有不同的级别:
首先,被抬升的庭院被认为是社区级的公共空间。由于底层架空,整个平台的绿化连续贯通,形成完整的界面。
第二,多层住宅的屋顶花园被看做组团级私密公共空间,是人们聚会的平台,居住者无需走出楼即可享受这个空间。
第三,住宅内部的走道以及面向内院挂出的“盒子”是每层住户的公共空间,走道不再是单纯封闭黑暗的交通空间,而是住宅内部的街道。在这条内街上,不仅有阳光、绿树从外面渗入,还连接了各个公共活动空间。
第四,公共走廊中凸起的交流平台是最私密级的公共交流空间,此空间是直接拉近邻里关系的场所,解决了以往楼房邻里关系淡漠的问题,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Copyright © 2011-2025
维思平(WSP ARCHITECTS)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19号维思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