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发表

在科技之中彰显人文之美

点击:2,798 次  来源:WSP 时间:03-04

——记维思平的百度科技园作品

《中关村》记者/习牧歌

 

在英国科幻电视片《黑镜》里,编剧者反复提及了科技的痛点:科技的发展似乎没有带来人文的进步,反而造成了负面效果。科技与人文到底如何和谐相处,也许是很多人现在和未来将要思考的问题。

维思平作为一家著名的设计公司,在这方面也不停地探索,从西门子总部到著名的支付宝大厦,维思平在多年实践中积累了诸多总部办公的设计经验。笔者曾经见识过维思平在北京近郊怀柔的龙山教堂“光的容器”和北京用友软件总部员工服务中心“匍匐森林中”的意象。最近,又在该公司执行主设计师谭善隆先生的带领下,鉴赏了他们在北京的百度科技园项目。

这一项目坐落在一块7万多平米的土地上,东临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南靠北大生物城,西眺百望山,北临后厂村路……已经交付使用的是项目一期。按照规划设计,这里将矗立起总计30多万平米的5幢大楼,这些大楼通过廊桥彼此连接,将组成两个大的围合空间。据了解,整个项目计划于2015年8月竣工启用,入驻总人数近万人。

笔者感受到,这个项目在科技和人文的结合上,散发出新鲜的特质。

 

符号与想象

建筑有其实用的价值,给予茹毛饮血的人类以最初的温暖和安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被赋予更多的价值,身份识别、景观塑造、象征与比喻等符号意义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可以说,维思平在百度大厦这个项目的设计中,也传递出强烈的符号意义。

从俯瞰的角度看,百度科技园呈现出“∞”以及莫比乌斯环的形象,这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图形。“∞”在数学里象征着无穷大,而百度作为搜索公司,可以说用一个搜索框联系了三千大千世界,可以连接近乎无限的内容。百度那里,除了网页搜索、新闻搜索、百度贴吧、百度知道、音乐、图片、视频、地图、文库等搜索,还不断衍生出新的应用比如百度学术、百度传课、百度电视游戏等。所以,用“无限”来形容百度,是十分贴切的。而莫比乌斯环,是一种拓扑学结构,它只有一个面(表面),和一个边界,是无限循环的一个象征。此外,这一双围合结构还呼应着百度框计算的视觉形象。

那么,这个莫比乌斯环是怎么来到中关村软件园一带的呢?

作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公司,百度需要扩张不言而喻,它需要容纳更多的员工、需要更广阔的办公区域和对外交流区域。所以,它在中关村软件园二期的布局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但是,一个扩张的计划展开,必然要和各种因素相协调。

百度在中关村软件园二期中得到的,并不是完整的一个大地块,而是彼此相连、中间有区隔的三个地块。所以,百度需要解决实现整个建筑整体化的任务。

在构思百度园区的三个地块和5栋楼的格局时,维思平团队设想了几个不同的方案。在跟甲方管理团队反复沟通以后,最后决定把建筑群分解成两大地块、五个楼。这五个楼没有按照传统的方式把其中一个建筑设计得特别高。而是应用互联网时代的精神,采取了“去中心化”的设计。只是其中一个单体体量是比较大的,可以算是这栋建筑群的主楼。继而,配合本身园区的围合设计,维思平把每个单体的建筑向外的角都做了处理,使其显得更圆润,并把它们通过廊桥连到一块,形成最终的结果。

三块地变成两块地后,最后形成了两个大的围合,一个是广场的空间——被称为百度广场,另外一个是绿色的一个空间,被称为百度天地。他们还利用了园区的绿化线和交通线,打开和贯穿了两个大的围合空间,使之变得畅通、循环。

通过廊桥可以把五栋大楼连在一起,但是怎么连还是个问题。用传统的方法做,也许可以放一些仪器设备、做一些绿化,但这样的处理将体现不出循环的信息,以及提供互动、走动的体验。

谭善隆认为,还必须赋予这样横躺的8字以动态的效果,这点不应仅在象征意义上体现,还应该在实用的意义上体现。他们观察了百度人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精神特征,最后提议甲方做一个环绕整个建筑群的慢跑道。百度公司的主管人员一听非常喜欢,欣然同意。

于是,抽象的符号以百度的框计算做基础,化身为廊桥和慢跑道,最终落实到园区里的员工体验,形成了立体有机的结合。

百度的莫比乌斯环无穷无尽,象征着百度人的使命也一样无穷无尽,任重而道远。

 

体贴建筑中的人

所有的建筑都是为了让人更美好的生存。如何做出一种切合实际让人感到温暖惬意的建筑?这涉及到设计师对建筑中“人”的理解。

谭善隆说维思平最核心想法就是给百度这样一个大型企业打造一个绿色家园。这个思路部分的缘由是因为百度里有大量的年轻人,他们还没有成立家庭,有相当部分是北漂。

谭善隆曾带领团队现场考察,不断体验百度的文化。他们发现在百度大楼的候梯厅有一个小屏幕,专门放映百度人自己拍的一些生活、活动的视频。而百度的内刊也显示出一种家园的文化:企业关心员工,员工也会互相关心…这些小细节使维思平很快就找到了“家”的核心灵感,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始终。

此外,针对互联网公司人高度重视交流和协作的特性,维思平在百度科技园的中庭等地方设计了一些看起来像桥一样的交流空间,能把两侧的办公空间连在一起,让四周的同事在其间相互交流、协同。

人影响建筑,建筑也影响人,中庭的空间,还有一种文化宣导的作用,促使大家的互动、协作。也就是说,即便本来交流意愿不多的员工,可能也会被明朗惬意的中庭空间所吸引,来到这里和人聚会。

“高效率执行”是百度人的文化传统,所以科技园在设计中处处给予百度员工以自由行动的方便。中庭的楼梯设计让大家可以很快地上下楼,楼内功能房间分布在各处区域,可以让员工就近使用。几乎在大楼的任何一点,30米内至少有一处功能区,这对应了员工的高效的会议和休闲娱乐所需。而在功能房之间的区域,是自顶层贯通到地面的天井,室内这种围合设计与整体围合相呼应,烘托了中式庭院的和谐之美。

互联网公司往往奉自由、平等、开放为核心价值。在百度大楼,光线被极大地重视——据维思平工作人员介绍,在百度科技园,不论任何位置,8米之内一定有窗,这一番苦心从大面积采光的外立面就有所体现。而主楼的整个大堂是非常敞亮和通明的,基本上白天不用开灯,墙壁用的都是简约的白色和金属色。在大堂二层有一些小的候梯厅,也可以采光。等候电梯的时候不会很无聊,因为有视野、有风景。

维思平用了多种方式助力于百度年轻和和富有创造力的文化。在已有电梯的情况下,为什么还在中庭当中做了相当数量的楼梯?原因之一是对于这里的年轻人来讲,走路上下楼会更快捷。

在百度大楼的中庭、茶水间、休息室里,可以看到在附近穿梭的同事们生机勃勃的样子。中庭的空间向外还可以看到露天的攀岩墙。这堵四层楼高的攀岩墙可以说也体现了硅谷文化的特质:工作和游戏是紧密在一起的。

屋顶跑道的设计是百度人最喜欢的部分之一,跑道把五栋大楼相连,总长度超过一公里,堪称全国最长屋顶跑道。为了鼓动百度的兄弟姐妹“奔跑”起来,维思平特意在跑道里划了几根线,给“竞赛”提供便利。

人性化的设计比比皆是。在整个科技园的设计中,母婴室、阅读室、健身房、洗衣店、瑜伽室、便利店、室内活动场所等一应俱全,有的还不止一处。其中温馨、舒适的母婴室可以帮助员工解决照顾下一代的后顾之忧,该项目的前身还曾拿到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认证的“母爱10平方”证书。

 

细节中见匠心

从远处望去,百度科技园建造中的大楼被6条铝飘带环绕。它们朴素而有动感。这种设计不仅寓意着科技感,也有助于遮挡多余日照,每年能节省75万度电。

带状窗的效果很明显,使建筑物的外立面显得非常顺滑——这种顺滑映衬着百度搜索带给人的体验也是很顺滑的。

据谭善隆介绍,窗本身是按照模数关系设计的,基本结构是8.4米乘8.4米的结构;这8.4米还需要按照材料的经济性分解成三个2.8米;在2.8米当中再拆解成小各种标准的小块。这种标准化的分割,有助于灵活组合和节约成本——一旦有损坏,找个标准件替换就可以了。

窗的设计,需要精确的计算,达到美观、透光率和施工的合理性、经济性的平衡。

餐厅的设计花了不少心思。在不少商务写字楼,餐厅往往处于地下空间,没有窗户,更谈不上阳光。有的则设置在楼层中间的室内。但百度的餐厅却设计在半地下,呈下沉状,阳光可以照射进去。这样,员工能伴随着阳光和新鲜空气进餐,心情自然不一样。

必须提及的是,绿色和环保因素在项目的各处体现。百度通过渗透式雨水口、雨水井和渗管等方式收集雨水,中水系统可以节省58%的费用,预计每年可节约水费39.5万元,减少碳排放量66645吨。而建筑选用的“冰蓄冷空调系统”、排风热回收、烟囱效应等措施也都能把碳排量尽量降低。

 

“平常美”和恒久性

在维思平的设计理念里,有一个“平常美”的提法,即:要有创新,又不刻意去标新立异,做平常而美的好建筑。这一理念,暗合于近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常态”的思想。

而这种“平常美”的精神,又和百度的“简单可依赖”的企业理念吻合。谭善隆说,“简单可依赖”也成为了他们做百度科技园时一个基本的衡量设计的标准。“当我们出现纠结的时候,会拿这句话评判,做选择的时候,哪个更简单可依赖,就用哪个结果。”

据了解,维思平内部还曾流传过一种比较极端的说法叫“不做设计”,喻指在设计中做减法,把事情越做越简练,  就像著名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所主张的“Less is More”。这种提法其实是对应着奥运以来中国城市建筑的一些境况:有些房子是设计得特别“异形”和复杂,已经脱离了正常建筑功能的需求。

“如果只是普通的办公楼,可以追逐一下潮流。但作为一个企业的总部,应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恒久性是人类对建筑最基本的追求。”谭善隆说。

谭善隆还提到了他理想中的建筑:“好的建筑能让员工更愿意进来,让他们感到活力,每天九点钟打卡的时候很高兴——因为环境是很阳光的。我希望在人自身感觉脆弱的时候,我们的建筑能给他保护感;在生活和事业不是很顺利的时候,建筑能给他一种安稳的归属感;在他事业要腾飞的时候,这个地方能赋予延展的空间和支持。”

同时,谭善隆也强调,好的建筑设计不是突兀地呈现,它完全融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当中。“好的建筑设计把人们需要的东西安排在身边,而且用起来很顺手。它不会每一刻都跳出来跟你说‘我是个很棒的设计’。”

诚哉斯言!科技之新和设计之美都服务于人的存在本身。这样的建筑润物细无声,可谓“平常美”的建筑。

Copyright © 2011-2024 维思平(WSP ARCHITECTS)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19号维思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