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发表

众专家精彩点评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管理中心设计

点击:2,357 次  来源:WSP 时间:03-04

2013年11月3日下午,由《城市·环境·设计》杂志(UED)、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维思平建筑设计杂志社共同主办的“UED建筑品谈——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管理中心建筑作品研讨会”在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举行。维思平建筑设计董事总经理、主设计师吴钢以及项目方领导出席了研讨会并分别对项目进行了介绍。在实地参观之后,多位专家与业内知名建筑师(丁沃沃、吴永发、王兴田、柳亦春、张佳晶、李立、李文虹、张应鹏、陆星星、何志塘、章明等)对项目进行了精彩点评。

图片1

 

“首先,建筑是需要讨论的,尽管这种讨论是限定在某一种语境下。建筑师将作品变成一个很平常的事情,在体型上给人视觉的感官,而真正使用的是这个空间。良好的空间质量与环境质量最终融合起来就是建筑的质量。此外,一个好的甲方是建筑师的幸运,而能否碰到好甲方跟建筑师的观点、态度和做事风格都是有一定关系的。”

——南京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 丁沃沃

图片2

“金色,强化视觉感受,实现标志性建筑的目的,让建筑视觉冲击力更加强烈,无论形体、体量、颜色都被烘托得很好的。灰色是指空间,这个空间也是南方建筑的一个反映,这是建筑师修养的体现。绿色,把绿色理念合理运用于工业建筑中是很好的创新。”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院长、教授 吴永发

图片3

“这个作品是主创设计师思路逻辑严密的表达和空间与形体统一的体现。简单的空间却孕育着丰富的空间想象,技术难度支撑把舒适度体现得更加到位。一个建筑是需要人使用的,此外还包括里面的功能和管理是否可以持续,这是建筑中最重要问题。”

——上海日兴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建筑师 王兴田

图片4

 

“这个建筑最让人觉得特别的是在业主的介绍中感受到业主在创造的过程的重要参与,这对于每一个建筑师来说都是很有启发性的。此外,一个好的房子是用出来的,对地标是反感的,用这样的做法应付了业主的需求,作为一种权宜之计还是一种策略性的方法。这里面是一个建筑师的立场问题。”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执行合伙人 柳亦春

图片5

 

“我是从一个非建筑的体验来理解这个建筑,在建筑的游历中体会到的是一种轻松的办公环境。不仅仅是建筑师,艺术家当下讨论的事情跟建筑也是一样的,都是围绕着公共性、日常性、体验性等问题。作为一个参观者或者使用者的直接感受,体验性、日常性、公共性应该是更重要的部分,这也是花这么多钱的意义所在。”

——上海高目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建筑师 张佳晶

图片6

“中国就处在这么一个时刻,就是对资源和所谓地标性、纪念性过度的欲望。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还是把建筑看成很平常的东西,这是建筑师对这个事情的理解,也是社会目前对需求的一个回应。”

——维思平建筑设计董事总经理、主设计师 吴钢

图片7

 

“这里我来过两次,第一次是晚上,依稀的柱丛和树影中想象这栋建筑白天的样子,第二次就是此次,是在秋日阴天的效果中去感受建筑。虽然没能亲自体会建筑在阳光下的最佳效果,但是却给予了大家看待建筑的不同视野。此外,这个建筑建立了新的识别点,创立了新的场所空间,可以说这是一种成功的策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李立

图片8

 

“绿色建筑不是提一个口号,而是将绿色节能的理念贯穿其中。在这个建筑中,通过合理的平面布局、合理的建筑采光这种被动的设计而不是采用高科技的内容将绿色的理念落地,这是特别难得的地方。在维思平的所有作品里面,都可以看到对于低技高效方法的追求,用以实现环保的理念,这点值得今天的建筑师去广泛学习。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 李文虹

图片9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所谓附加的东西有可能也能变成主体,正是因为额外的东西加上去,才能把这个建筑师与其他人区分开来,变成自己的符号和特色。如果在目前已有的两栋楼中间再一栋楼或者加高,只是一个量的变化,但加上这个罩子就是性质变化了。有时候,没有功能的东西恰恰会变成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这就是所谓的非功能性空间的营造。”

——九城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张应鹏

图片10

 

“地标性对普通市民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来园区办事、参观、访问的人们一眼就能能看到这个建筑,在对外宣传上通过这个建筑很简单就实现了。建筑师在设计个过程中试图通过建筑和城市对话,从而创造一种城市性——内向性的性格向外延伸。在这个建筑中很好地解决了城市和建筑的共生问题。在不界定的模糊中间激发一种创新,也是纳米生物科技园的性质。”

——亿达集团主任规划设计师 陆星星

图片11

“这是一个通过框架、穿孔板、柱子,形成视觉冲击强烈的标志性建筑。这个建筑是与人交流、与景观交流的建筑,如何让在这里办公的人们享受到更多精神上的愉悦,是这个建筑设计十分重要的部分。”

——亿达集团主任规划设计师 何志塘

图片12

“整个建筑相对严谨,几何图比较高,追求一种干净、纯净、甚至有一些漠然的表情。其实这恰恰是建筑师做设计时矛盾状态的体现——中西矛盾或者说中国所代表的多样性和德国的纯净性之间的矛盾。而建筑非常强烈的完型空间界定跟无间断伸延之间如何拿捏这个度,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系主任、教授 章明

 

图片13

 

精彩的嘉宾发言结束后,作为该建筑的主创设计师吴钢进行了总结性发言,他对到场嘉宾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表达一个建筑师完全将自己的想法落地是需要一个很好的业主去配合,而在这个设计当中,恰恰是业主的鼎力支持才有了大家看到的建筑,而自己也希望生物纳米园能够做出更多更好的东西展现给大家。

图片14

 

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项目位于苏州市工业园区内,其设计目标是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智能化科技园区。2005年,维思平建筑设计提供的设计方案以国际竞赛一等奖入选。项目设计开始前,设计团队做了大量的经济性研究,使得所采用的方案无论是在建造还是在将来的使用以及日常维护保养过程中经济性均为最佳。

 

图片15

 

在中国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创造性地使用常见材料作为建筑语言,并大量使用中国通用的本土建造方式,达到低成本并节能、低技术且高效的效果。同时,所采用的材料和技术措施可在当地相类似的项目中大量重复使用。项目竣工于2009年,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得到甲方的高度认可。凭借其独特的外观,节能高效的设计理念,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项目于2011年荣获芝加哥国际建筑奖。

Copyright © 2011-2024 维思平(WSP ARCHITECTS)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19号维思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