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1,735 次 来源:WSP 时间:02-09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14-12-24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这句充满诗情画意的话语,道出了无数中国人对传统村落所呈现的田园牧歌式自然生活的无限眷恋。
但令人痛心的是,近十几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现象日益加剧。本报记者从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组处获悉,目前全国各地经调查上报的1.5万个传统村落仅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2.5%、自然村落的0.6%,其中有重要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不足3000个。
“很显然,以传统村落为典型代表的、历史悠久且能让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华农耕文明正在走向失落,可喜的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问题如今已被列入国家议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都空前重视这项工作。从市场的角度而言,我们认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要有正确的产品观和内容观,而正确理解和把握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内涵是第一位的,也是最为关键的。”12月14日,维思平建筑设计董事总经理、主设计师吴钢在接受《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独家专访时如此表示。
经济2.0时代的传统村落新内涵
中国住房:设计公司是城乡建设领域市场活动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们如何看待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问题?
吴钢:进入现代社会,各种经济活动都跟之前有着本质性区别。在此背景下的每一种经济行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含义。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问题也是一样,它既是一种文化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所以,正确理解和把握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内涵是第一位的,也是最为关键的。
在经济2.0时代,传统村落在某种意义上要作为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无限对接的一项内容跟产品,单纯的保护没有生命力,如果只有或只顾开发,往往会被擅长开发建设的开发商进一步破坏。
同时,传统村落还是一个山水空间,有了内容跟产品的山水空间要想可持续发展,最终还得跟资本市场对接,只有充分利用资本的力量,才能真正盘活市场,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保护与长远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资金保障。
市场角度下的传统村落新要素
中国住房:如你所言,从市场角度出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确需要有产品观,这其中包含哪些要素?
吴钢: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要想做到有产品观和内容观,需具备4个“可持续”,即:生态可持续、社群关系可持续、文化可持续、经济发展可持续。
生态可持续就是要充分尊重传统村落所在地原有的自然风貌和地理空间环境,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在生产、生活中保持与自然的亲切互动。
社群关系可持续即要延续当地独特的社会形态,让人们找到归属感,恢复诸如“乡约”一样的共同价值观,对人们的日常行为进行约束。
文化可持续则是要把当地的文化、人们的精神价值及生活方式仪式化、物质化,文化既是精神上的,也是物质上的,要通过一定的传承载体,诸如要让祭祀之类的传统民俗、伦理礼节重回人们的生活,必要时,政府可以对此类行为给予一定的奖励以示鼓励。
经济发展可持续则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基础,也是确保其长久生命力的关键。要根据人人都想找回“山水乡恋”的潜在需求,盘活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经济,使之成为以内容为主导的、达到现代社会物质消费标准的,而不是外向资源开发型的内伸型经济。
比如可以让生活在传统村落里的农民转身为亲子农庄、手工制品、生态养殖等方面的培训师,以充分激发农民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积极能动性。
传统村落里的社群关系新魅力
中国住房:就以上4个要素而言,社群关系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过程中极为关键,如何在具体工作中落实?
吴钢:先说一个事,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前夕,有一批联合国专家专门到访乌镇,中途却要离场,原因是没有看到江南水乡原始的生活场景跟生活状态。这说明过度的商业开发已经使中国很多传统村落原始的社群关系遭到破坏,进而使它们失去了原有的独特魅力。
在当下的城市生活中,想必我们大家也已经切实感受到原有的、熟知的社群关系早已被破坏,社会观念和人心灵价值随之扭曲,带来了不少让人意想不到的恶果,很多人都已变成一群没有社群归属感的散客。社群其实是社会稳定最基本的元素。我国农村人口占据总人口大半,社会稳定很大程度上其实来自于农村社群关系的稳定。
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问题上的社群关系,有其独特性。我们为什么喜欢去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就是因为其社群的独特性使其具备无限魅力跟价值。除此之外,传统村落里的社群关系还有其关联性,即与周边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关联。鉴于此,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尊重并传承发展其社群关系的独特性和关联性。
■记者 肖正华
Copyright © 2011-2024
维思平(WSP ARCHITECTS)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19号维思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