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2,666 次 来源:WSP 时间:02-09
《KW》专访
一个城市里可能有很多强烈视觉冲击甚至千奇百怪的建筑,但却缺少真正能够围合出一个震撼人心的空间。我们追求的只是建造好日常的空间环境,建造平常的好建筑。
人塑造了空间,反之空间也同样能塑造人。一个真正优美而耐人寻味的城市或建筑空间是不朽的,这应当是每个建筑师的追求。“空间和群体远大于建筑”,吴钢认为。
城市大于建筑
在德国近10年的专业深造与生活,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欧洲的城市给吴钢带来的感触。“欧洲的建筑本身很稀松平常,但是当你行走于这些城市空间中时,却会感觉相当舒服。”
“维思平坚持‘不设计’、‘回归自然’,这里的‘不设计’应该如何去理解?”
“其实在英文解释中‘设计’为‘DESIGN’,我们都知道‘SIGN’是指标志性,‘DESIGN’也就是取消标志,取消标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设计并不是为建筑物加上标志性的要素,而是去掉表面的东西,透彻的看清实质,这才是建筑设计,找出与城市、与人、与文化、与功能之间的相连性,建筑真正需要被看重的是事实。”
在吴钢讲述建筑设计主旨时,他不时地强调“和谐”这两个字,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谐都是最重要的,这和形式、外观没有任何关系。
中国的建筑教育把建筑师都培养成了形式主义者:只关心建筑的形式,而忽视了人的感受——群体和空间,这是吴钢眼中中国目前缺乏经典建筑的根本原因。因为缺乏一个良好的城市空间与一些建筑群落做基础,所以当我们每做出一个新奇的作品时,其实都只是上一个、上上一个新奇作品的延续,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在不断追求新奇情况下所可以形成的空间,失去了任何价值意义。
欧洲城市文化氛围的熏陶,让吴钢将自己的建造观定位在了建造一些平常的好建筑上。并不是追求建筑本身有多炫目,而是做好日常的空间环境,更关注日常人生活,用简单的材料达到最好的效果,用最少的资源达到最大的效益,同时关心建筑与环境的结合。
“维思平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维思平创立于1996年,我们在建筑设计上,更关注城市问题,生态问题,建筑与城市的结合以及城市与环境的结合问题上。在我们的观念中,技术并不是全部,尊重自然,倡导健康生态,节能高效的建筑才是重要的,而且,我认为这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必要的自觉意识。”
“城市大于建筑,空间大于形式”,吴钢认为,这是对于今天、此刻的中国来说至少正确的观点,而任何一个标新立异的想法对其而言都是那么可笑而毫无意义,就如在还没有面包和黄油的情况下,人们就奋力去思考如何进行太空浪漫之旅一样。
“建筑有其自身所承担的作用,无论是平常建筑还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它们都需要符合当今的文化事实,符合城市的文化特点,当然,如今天北京所出现的诸多奇怪建筑,不能说它的出现没有任何好处,至少它是一个国家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产物,因为,中国建筑师正处于缺乏自信的阶段,如果,当他们意识到真正需要重视的东西之后,自然,这种现象也就会得到改善。”
触动人的建筑
相比于技术,吴钢认为,艺术是永恒的,对艺术的追求应当无止境。艺术代表着一种状态,它是人们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建筑的那些材料和结构形式本没有任何情感,而当它们被奇妙地组合起来,让人得到了美的享受,使生活于其中的人受到触动时,建筑便开始与艺术有关了。既然艺术与美有关,建筑又与艺术有关,那么如何使我们的生活空间更优美更有艺术感,就成为每个建筑师一辈子的追求。吴钢认为最有效的做法是,防止建筑沦为一个简单的视觉艺术品,而是能够成为人的体验,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感受艺术。“这恰是我们追求平常好建筑的观点所想达到的。我们希望做出来的建筑能真正与我们平时的生活、与人的感受相关,而不是只做到一时的视觉冲击力”。
吴钢并不反对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建筑作品,在条件许可下他们也会有一些震撼力的项目出现,但如何将一些城市空间建造得优美会是他们目前更关心的事。注重城市、空间、尺度、群体、生态、节能,这些都比创造一个纯粹的“object”更有实际意义,更有时代价值。
“很多人评价您的建筑是‘诗意建筑’,对于这句话您是怎么看待的?”
“我很庆幸自己是学园林设计出生的,所以在我的观念中,建筑就应该是水平的,我对垂直高度有的时候会感到恐惧,建筑应该是有文化提炼的,更平民化,而不是权力的象征,应该更平静更贴近心灵。”
未来期待
吴钢和其维思平团队,从来都主张设计不是通过哗众取宠、无谓地迎合开发商短期效应驱动的意愿而去做一些形式上的游戏或变化,而是在对空间的处理、对群体建筑关系的处理、对节能以及对建筑与气候关系的处理上下功夫。
建造好一个小型建筑仍然不够。作为一个建筑师,其最大的理想并不是创造一个单体建筑,而是期望创造一个城市,一个群体空间,一个群落,这才更具有时代价值,能让这个时代更多的人从建筑师的创作中获利。“能做出一个成功的单体建筑也很好,但它可能始终都只是一个宣言、一个口号、一个实验而已,仍然无法达到影响时代更多人的目标。我们期待能够影响更多人,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被我们创造出来的空间感染。”
问及吴钢的理想,他笑着回答说,希望到自己80岁的时候还能以平和的心态作自己喜欢做的设计,做自己喜欢做的建筑。
在与吴钢的整个交谈过程中,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许多现在设计师最为缺少的东西,平和、淡泊与自然,也许正因为这种“与世无争”的性格让其看起来很年轻,时不时流露出的是纯正的赤子之心。也正因为这种个性,维思平今天被称为中国建筑设计师的黄埔军校,本着为教育中国建筑师的美好愿望,吴钢一直以自己的方式为中国建筑设计作着默默地努力与贡献,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吴钢”出现在建筑设计行业中,我们也希望吴钢能够始终保持着这种美好的心境,在自己的设计之路上,获得最为宝贵的财富。
Copyright © 2011-2025
维思平(WSP ARCHITECTS)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19号维思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