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发表

绿色办公探索-吴钢

点击:1,938 次  来源:WSP 时间:02-09

(原载于2005.05《选址》)

 

引言

在非常短的时间里,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25年时间,我国的办公人口已从10%攀升到22%-25%之间。就在我们追求绿色的同时,也在消耗着大量的资源,而我们的国家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这使得我们必须去关注办公的效率,或者是资源效率的问题。实际上目前德国新建的办公楼当中,有90%以上是用混凝土和砖混的结构,而不是用钢和玻璃的结构,我们片面的追求立面的效果,其实是很不理智的。

 

绿色办公的形成

所谓绿色办公,其实并不仅限于技术层面,而应由城市、环境、技术三个层面共同组成。我认为中国在生态,在绿色这方面并不比欧洲落后,我们中国人向来是以思辨而著名的,就是说我们完全没有必要非要通过采用高技术,而是也可以通过采用一些低技术,来达到绿色的目的。在某种程度上,资金短缺以及资源缺乏,反而是一件好事。这会令人去思考:如何能用很少的钱和目前的资源来达到绿色的目标。

  1. 混合都市

“MIX CITY”——混合的城市更多地着眼于在中小尺度上对城市的解读。虽然这一概念来自于欧洲中世纪的城市或中国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城市景象,但它恰恰能够用来顺应当代中国因快速城市化而出现的人性尺度的缺失,以及那种日益被孤立的城市困境。功能分割的城市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极大的不便,而且是人们之间交往的减少、城市效率的降低、土地资源的浪费、能源和资源的耗费。因此,混合都市的解决策略营运而生。在这样的城市中,我们基本的生活单元将由居住、办公、商业、文化设施和便利的交通相连接,更接近于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尺度。

  1. 新型办公环境

绿色办公环境包含内外自然环境的关系与内部办公空间的组织。

在绿色办公设计中,自然环境的

公共生活空间

将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界限模糊,使其能在城市与工作环境中创造出一种连续性,这

种连续性即公共生活空间。在同一天,工作与非工作时间更加混合,互相充实。从社会与环境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有助于建筑持续性的实现。

  • 反对划区

任何空间都是工作的地方,同时每个空间也可能成为一个休闲与交流的地方:没有空间的划分,而只是一个结构的处理,将各种空间连接或是自行延伸到主通道。

  1. 可持续性的建造科技

生态办公室结构及平面按照安全和合理的原则设计,并使用可循环的材料;办公室的通风由墙体的

双层皮来实现;而且办公室还特别注重大楼的水循环,充分地利用庭内花园及天台花园。

 

两个设计实例

我们通过实践证实了这些理念在中国实现的可能性。其中一个例子是位于南京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名为南京长发中心。在该项目的效率利用上,我们并没有将其设计为旁边的帝国大厦那样的建筑——250米的高度、大量的钢结构,因为这将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我们的方案是设计成两个塔楼,150米的高度,使用了混凝土结构,而且是简单的筒中筒结构。建筑的外立面并没有使用大块的幕墙,而是用建普通房子的方法建一个5A级办公楼。为了降低高楼的风压,保证高层也能开窗通风,建筑的采用双层表皮,使用了穿孔铝板的外墙面,这使得整个建筑有一个自然的遮阳设施,也就无需再使用镀膜玻璃或反射玻璃一类的材料,形成城市空间光污染。其中原理就如在门前安装纱帘一样,形成一个我们称之为低消耗、高效率,以及高舒适度的建筑。

第二个例子是我们为北京握奇数据有限公司设计的总部。该项目使用了故宫的模式,放弃了原本建更高建筑的想法。我认为故宫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办公的模式,首先它是低密度的,第二它是一个混合的概念,即城市的概念。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我们给握奇数据设计了一个建筑群,周边是一些只有15米薄进深的办公楼,有外遮阳的廊子。以前皇帝办公不需要用空调,因为在大进深亭子里面是不需要空调的。握奇数据有限公司建筑的外表皮皆为双层的百页,而不是中空玻璃,这使室内有荫凉的场所。建筑是低密度的,只有六、七层的高度。

因此,通过很好的思考,同样可以使得我们的办公场所变得更加有效和绿色。绿色并不是要硬指标的、必须用高科技达到的,完全可以通过正确的设计和软指标来达到。

Copyright © 2011-2024 维思平(WSP ARCHITECTS)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19号维思平楼